首 页 灵渠·水街介绍 信息动态 景点介绍 旅游宝典 风土人情 美食·住宿 灵渠美图 灵渠艺文 历史·名人 票务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景区视频  
 
 
  当前位置 > 首页 > 风土人情 > 详细信息
 
> 景点介绍
> 撼世10宗最
> 美食小吃
> 酒店住宿
   
 
 
民风民俗(二)
来源:灵渠.水街 编辑:管理员 2011-5-2 16:14:05 点击:473

 

红白喜事

兴安的红、白喜事,指的是“婚嫁”和“丧葬”。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经男女双方同意,便可“订婚”。旧时订婚,要交换男女庚贴。男女双方择定完婚日期,迎亲时由男方备彩礼兴鼓锣,将猪、羊、鸡、肉、衣衫、茶果等礼品,请介绍人领往女家。女家也备有箱笼、被褥、蚊账等嫁妆过往男家,俗称“过礼”。

    新婚之际,夫妻来到堂上,同拜祖先,赞礼先生读完昭告文后,引新娘人洞房。晚上,沿房内摆设酒肴糖果,亲友唱歌引新娘入洞房,边饮酒边唱贺郎歌至深夜。最后,新娘端糖茶敬谢客人,喜庆结束,这幕叫“拜堂成亲”。

    次日清晨,新媳妇熬糖茶敬奉亲属。数日后夫妇俩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即日返回夫家,俗称“三朝回门”。

    丧事又称“白喜事”。入殓时先将灰包、纸钱、硬币垫放棺内,然后鸣炮哭灵,再将被单包裹的死者置入棺内,剪下儿女们的衣角,放在死者的身边,最后覆以棺盖。

    老人去世后,用白纸写上“当大事”三个字于门头,门楹贴丧联。在公共场地发讣告,并将仆闻送发亲戚、家庭.、朋友。农村通行走报,俗称“见孝”。

    老人丧后,家属和死者以下直系血亲,均着白衣素冠,腰系麻线或草绳,有的地方兴顶白布或戴黑袖套,统称“披麻戴孝”。

    开吊之日,丧家及亲属备设茶点、纸香、蜡烛、鞭炮、挽联、孝布等,对死者吊奠。孝子轮流侍棺,朝夕不离。亲友前来吊丧,属同辈者作揖,晚辈则下跪,孝子要回拜。城镇、机关和厂矿,采用送花圈开追悼会的方式进行,统称“吊奠”。

    出殡前,亲戚朋友前往丧家陪同守灵,打一阵鼓,唱一段孝歌,轮流不停的进行,还要散发糖果,吃“半夜饭”,直至唱到天明,民间叫“唱孝歌”或“唱号歌”、“闹丧歌”。现在城乡仍有这种风俗。

    出殡时,亲戚、家属、朋友抬挽联、花圈随棺送丧。一路撒纸钱、放鞭炮,直至墓地或殡仪馆。办完葬事,孝子披麻戴孝,在“总提调”引导下到各丧席间跪拜,向亲友表示谢意,同时有吹打乐陪同前往,民间称为“谢孝”。

 

 

   

这是兴安最古老、奇特的民间风俗。人到晚年,一些乡间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择得良辰吉日,请来一帮亲朋好友,生前为自己举办丧事。

这天,“丧家”在堂前临时置放一块大木板(有的用寿棺),铺上席子和被褥,主人安祥地躺在上面.、佯装故去。参加闹丧的人焚烧清香、纸钱,大放悲声;主持人备好祭文,为“故去”的老人歌颂功德,超度亡灵,这祭祀场景十分动人。老寿公亲身经历了丧礼,了却一生心愿。

闹罢生丧,主人置办酒席,宴请前来祭典的亲戚朋友,据传闹生丧能驱邪接福,健康长寿。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民间文艺——开山歌 (2011-05-03 13:32)
民间文艺——龙船歌 (2011-05-03 13:31)
民间文艺——贺郎歌 (2011-05-03 13:29)
民风民俗(三) (2011-05-02 16:33)
民风民俗(二) (2011-05-02 16:14)
返回首页| 关于灵渠.水街 | 在线订票 | 联系我们| 留言板
CopyRight 2009-2010 桂林国悦灵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灵渠.com 灵渠.中国 灵渠.cn
地址:中国桂林兴安县双灵路 电话:0773-6215022 6216568 网站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