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灵渠风光是令人神往的。游人四季都对她怀着深情,她仿佛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披着绿——迷醉着她;染着红——热恋着她;点着黄——珍爱着她;缀着白——依恋着她。白天,游人来到灵渠江畔,有的藏身于绿荫深处,在清幽的环境中赏景习书,神静心舒,有的在“飞来石”,前驻足流连,观赏着历代文人诗刻,有的在垂柳桃林间信步漫游,有的在碧静的潭面荡桨泛舟……
灵渠白天的景致婀娜迷人,晚上的景色令人神往。尤其是月下的“飞来石”畔,更令人沉醉流连。每年中秋,我都赶到“飞来石”畔,赏月观景,如痴如醉地沉浸于“夜月潭辉”景光之中。
中秋月色是美妙的,特别是那“夜月潭辉”,就更显得醉人了。潭畔的杨柳,在微微的江风中轻摇,潭水摆弄着它的身姿,一忽而动,一忽儿静,好象是国画中的淡墨描摹,是那样的温情柔软。宁静的河畔,偶尔有几声夜莺吟唱,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又是那般悦耳动情。皎月如盘,繁星似珠,星月透过林间茂密的枝叶缝隙,将满盘晶珠撒在墨绿的水面,眼前浮动着星光,一忽儿明,一忽儿暗,这光点又是那么的奥妙神奇。潭水在淡淡的月色中无尽地伸延而去,又象是从云封雾遮的迷漫中飘然而来,一忽儿远,一忽儿近,仿佛使你捉摸不到它的踪迹。再看静立在潭那边的小丘,只是—抹淡淡的影子,那色彩也在时刻地变换着,使你感到扑朔迷离。潭中的月下景物如此神奇,完全在它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变幻莫测,神奇无比。
在神奇的景光中,定神端详,潭中隐隐约约像是刚出浴的少女一样,她披着轻纱,踏着金光,轻足漫步而来。潭水摆弄的是她乌黑发亮的青丝,洁白光滑的潭面是她迷人的脸庞,那灵闪灵闪的星光是她含羞藏涩的眸光。立在远处,她的倩影似乎还有些模糊,站在近处,薄薄的雾纱却又透出了汉白玉般的肤色,啊!多美的“夜月潭辉”,不知醉倒多少游人。
江风突起,星月隐去,这时潭中格外恬静,我那颗怦怦跳荡着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枕石而卧,仰望长空,微微清风又送来了柔情细语,那是从潭滨柳林里吹来恋人在清风明月下幽会的切切私语。我默默地为这些情侣祝福着,想起了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四川娥嵋山上有个净身童子,跟随老仙师修身炼性了900多年。眼见峨嵋童子快成正果,老仙师带他来到各地云游一番,一瞥人间胜景。
当师徒俩来到兴安境内,只见冤气冲天,阻住去路。老仙师低头一看,明白了其中原委。
原来,秦始皇发兵岭南,令史禄修凿灵渠,运粮转饷。开始叫张匠师领头筑堤,当竣工开闸放水时,南渠的石堤突然崩塌,张匠师因贻误军机被斩。接着由刘匠师领头筑堤,也为堤坝突然崩塌而被冤杀。这石堤筑得如此牢固,又为何两次被毁呢.老仙师定神一看,原来是潜伏在湘江里的一条猪婆龙在作怪。
这猪婆龙原是龙王的太子,因它在王的寿宴上失礼。被贬到湘江上修真养性。工匠们在此筑堤垒坝,将洲水引入漓江,它怕“龙入浅水遭虾戏”,便孽性顿起,两次拱倒石堤。
善良的峨媚童子明白了其中的原由。便请师父将他留下。老仙师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峨嵋童子便飞到了南渠堤上,化为巨石永远镇住了孽龙。
当我从古老的神话王国里漫游归来,已觉明月朗朗,夜空如昼。这时山变高了,水变蓝了,夜莺的啼声也停息了。只有“飞来石”静静地屹立在渠岸,石崖的碑刻也清晰可辨,石旁竹影横斜,显得格外清幽。垂柳静立,潭水不再摆弄它的青丝,水面闪动着的灵光,也在明月中淡化而去。偶尔水中泼喇一声,是戏水的鱼儿在掀波作戏。
此时,我没能再见到她的倩影,也没有再听到她的蜜语。她会来的,“夜月潭辉”将永远留在游人的心田。
是的,两千多年过去了,“飞来石”还留在秦堤岸上,连同那优美动人的传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田。有的说峨嵋童子迷恋灵渠风光,不愿离开这人间胜地。有的说他爱上了潭中的少女,每当夜月升空,常在淡淡的月色中幽会。
啊,美丽的灵渠,你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给人们留下了美的神韵,如同“飞来石”一样,“夜月潭辉”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