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灵渠·水街介绍 信息动态 景点介绍 旅游宝典 风土人情 美食·住宿 灵渠美图 灵渠艺文 历史·名人 票务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景区视频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动态 > 旅游资讯 > 详细信息
 
> 景点介绍
> 撼世10宗最
> 美食小吃
> 酒店住宿
   
 
 
千年古渠多灵气 今朝再展新风流
来源:灵渠.水街 编辑:管理员 2010-8-2 15:46:13 点击:490

一条碧流自分水塘而来,穿过城区,犹如绿色绸带,蜿蜒飘向远方。渠旁古树浓荫,翠柳飘丝。春日里滴翠流绿,深碧浓彩;秋日里瓜果溢香,阡陌流金。这就是阅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今天依然年轻秀丽的千古运河——灵渠。它为桂林兴安增添了几分灵气,几分风姿。它的科学设计、精湛构造,令古今游人拍手称奇,是赞之无愧的“世界奇观”。在兴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还有开发岭南的屯兵之地——秦城遗址,曾经是南防北筑的古战场。游人在此观光可以回眸古人“柳营春试马,虎账夜读兵”的军营壮观。这里有楚粤之咽喉——古严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雄关隘道前,看摩崖碑刻,听悲壮传说,自会心潮澎湃、荡气回肠!这里的名山秀水、古城古街、古街古渡、古庙古祠,都留下众多迁客骚人的足迹,至今仍是游人探古寻幽的胜地。

然而,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赐予我们宝贵的奇山丽水,我们却未曾充分利用。灵渠和长城同处于一个历史文化的起点,同样是卓绝千古的文化遗产,但今天的长城已成为中国的象征和旅游胜地,而我们的灵渠所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潜在的巨大价值却远未得到应有的充分挖掘和发挥!

兴安要发展,经济要腾飞,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心声!顺应这种期盼,在兴安目前大规模的城市经济建设中,我们要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把理想变为规划,把规划变成现实,让灵渠带来更多的财富,将兴安建设成为一个桂林、广西乃至全国、全世界倍受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县。

新的一面已经掀开,让我们承继着历史的印迹,走近千古灵渠,去探寻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篇  

翻开兴安县古城史  

始皇凿渠留胜迹,堪与长城共壮怀  

   

两千多年前,强大昌盛的秦国灭了六国,一统中原。在阵阵旌歌声中挥师南下,开始了“秦戍岭南”的军事征服活动。

当时,兴安还是一方尚未开发的“南蛮”之地,山岭重叠,道路崎岖,戍边将士遇到当地民族顽强地抵抗,粮饷转运困难,三年兵不能进。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率、民兵在兴安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运转粮饷。经过五年努力,至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粮道开通,秦军终于取得胜利。岭南统一后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并派兵戍守。

灵渠通航后,历代城池依山而建,傍水而筑,既能护城御敌,又能增添县城秀丽之色。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在今火车站附近筑越城;唐武德四年(614年)李靖在城台岭筑临源县城,后改为全义县;明代在今县政府大院及其南端筑兴安古县城。

唐代临源县城,南北长160米,东西宽260米,城区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城墙用黄土版筑。明景秦年间(4501456年),县城改迁于岳王台和凤凰台上,城墙初筑为土墙。成化六年(1470年),城墙一半改筑砖墙。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年),知县毛可仪拆掉城墙上的砖瓦,改阴城为阳城,城墙高1.4丈,厚1丈,长3.3华里;有东南西三城门:东门称朝宗门,南门称振武门,西门称向化门;城门上设有炮楼,有垛口992个。清雍正八年(1730年),城墙倒塌30余丈,后由知县王京重修。民国以后,城墙逐步拆除。1933年为扩大城区,拆除了东面和西南面城墙,填平护城壕。解放后修建县人民政府礼堂、县武装部宿舍和建行大楼,北墙与西墙全部拆除。

唐宋时期,城内富裕之家所建房屋有青砖青瓦,翘檐攀爪,门窗有浮雕的花鸟虫鱼;石雕所刻人物、花鸟、瑞兽、虫鱼栩栩如生。

明清时期,县城有了三条街道。民国年间发展为七条,建有两层楼房和带骑楼的店铺。农户多住竹篱茅舍、土墙木屋。城内有“九井三槐”,如今仍有部分景观遗存。

兴安城内文物古迹众多,除四贤祠、文庙、武庙、城皇庙、龙王庙、三将军墓等古迹外,还有粟家桥、马嘶桥、万里桥、沧浪桥、接龙桥等十余座石桥。这些古桥建造时间不同,风格各异。唐桥端庄稳重,宋桥古朴苍劲,时桥轻巧秀丽,清桥庄重厚实,在建筑上各具特色。这些古祠、古庙、古墓、古桥,给千古灵渠增添了几分古韵,令游人一步三回头。正如诗人贺敬之所吟:“灵渠奇迹两千载,堪与长城共壮怀。振我十亿腾飞翅,马嘶万里催人来。”

   

黄金水道迎商贾 灵渠探胜聚骚人  

   

灵渠通航后,南北水路通畅,运输快捷,兴安商贸活动逐步繁华起来,灵渠成为黄金水道。清•陈元化《重建灵渠石堤陡门碑记》所述:“夫陡河虽小,实三楚、两粤之咽喉,行师馕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

旧时古城最繁华的地段应是城外街道。沿灵渠由湖广会馆东往渡头江桥头,称上水关或上水门;湖广会馆以西至万里桥称中水关;万里桥至接龙桥称下水关或下水门。水街两旁,江南风光,浓荫叠影,翠柳成行。客来街头闻歌舞;祥龙瑞狮迎商旅,民间小曲唱风光,客醉船头留嘱语,龙年再到水街玩……

古桥飞架灵渠之上,在渠中投下一个个环影,泛舟灵渠,舟穿环而进,两面店铺,临渠而建,不用下船,即可购物,别有一番情趣。一年四季,商贾云集,船行不断。古人有诗云:“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

灵渠载着华夏古国的船队,南来北往两千余年,给岭南带来了中原文明之风。自唐宋以来,不少风流志士、达官显贵前来寻古探幽,涉足灵渠。或登山高歌、畅志抒怀;或田园荷锄、吟诗雅趣。张九龄、柳宗元、李商隐、范成大、张孝祥、刘克庄、董传策、徐霞客、袁枚……都曾留下诗词歌斌,丰富了兴安的人文宝库。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兴安的名山名水,孕育出一代代名人——北宋兴安高尚镇唐介,官至三司使,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曾公亮、王安石共同执掌大权,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号“质肃公”,并入桂林五贤祠。南宋兴安人蒋允济,幼年勤学苦读,与胞兄允升同时考取进士,成为一时美谈。有敬教劝学的女教育家王葆贞,有“兴安才女”之称的女诗人蒋静如、“戏状元”蒋晴川、桂剧大师蒋金亮、指画大师曾恕一,著名词作家蒋开儒,还有唱红当今歌坛的“灵渠百灵”罗宁娜……

兴安的灵山秀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四方游客。19418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慕名游玩了灵渠。为此,当地政府在四贤祠南渠堤上架木桥一座,并在铧嘴修建了六角亭。

同年10月,李宗仁先生来灵渠观光,倡议创建了南陡阁,亲笔手写“南陡阁”牌匾,并撰写了“南北关山展,陡流云汉横”一联。次年李济深先生来灵渠考察,书写了“秦堤”二字,作为公园门额,现刻石立于秦堤。时隔两年,中国文化名人田汉、夏衍、阳翰笙等组织的文化宣传队,来兴安宣传抗战。剧作家田汉在飞来石杏亭挥毫铭志:“先民巨凿留残石,战士高歌起怒涛”、“国忧恰似双江急,民气如同五岭高”。

灵渠可谓名士雅集,诗韵盎然。诗人李松圃在《晓行》中抒怀:“芦荻飞花白满汀,停车小憩水边亭。前林一线炊烟起,画断遥山半角青。”灵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思。翦伯赞亦在《游灵渠》中感慨赞咏:“一统中原迈禹汤,雄才今日识怒皇。帆樯北持湖湘粟,楼橹南通岭海航。死去三君真典范,飞来一石太荒唐。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梁。”

   

春绿灵渠逢盛世 古城复苏显新容  

   

 19491120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兴安古城。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兴安人,不断为这方复苏了的热土增彩添色。

50年代初,县城建起了湘漓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兴安人民大众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天地。

1965年初,中共中央华南局书记陶铸派来华南工学院的规划人员,对灵渠风景区飞来石、四贤祠、分水亭、万里桥、沧浪桥、南渠宾馆进行了规划。自治区文化厅拨款20万元,用于扩建灵渠北路,并维修了万里桥,重建了南陡阁和湘漓分水亭……对兴安古城游览区进行了初步装点。

1980年,桂林市城建环保局专家来兴安进行了总体规划。时隔两年,桂林地区城建部门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充实,编绘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建规划蓝图。三台路上,新华书店、邮电大楼、武装部宾馆等相继建成;京桥大夏、商业宾馆矗立在繁华街区,为兴安古城增添了几分新姿。昔日城西的桂黄公路是一条过境公路,宽仅9米,如今是双向四车道,两侧高楼林立;新建的城南青龙街,原来是乱葬岗,现已建成一处居民密集的新闹区。为了缓解城内过境车辆,在城东和城南新建了环城路,在城北修建了湘江大桥,减少了入城车辆的噪音和污染。

1990年,兴安县委、政府作出了三大项目决策:一、桂黄公路兴安段改修为一级公路;二、续建五里峡水库;三、开发灵湖公园。

经过几届县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近十年来,兴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成就之一:条条动脉通四海,致富有了先行宫。解放初期成立汽车站时,兴安仅有木炭车19辆;修建于1926年的桂黄公路,在斑斑轮迹中度过了“花甲”之年,可谓是“人老珠黄”了。解放后的公路建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远远满足不了新时代快车奔驰的需求。兴安是全国和广西的柑桔、白果、水稻、木材、毛竹、生猪的生产基地,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就难以敞开兴安城门,让汹涌澎湃的商品经济大潮涌向古城,贯通全国,连接四海。兴安县人民政府、区公路局联合投资1.15亿元,改建桂黄公路兴安段为一级公路,仅用一年时间全县贯通。

成就之二:锁住青龙流秀水,山峡增添水增色。五里峡水库是一座集灌溉、发电、防洪、养殖、旅游和为漓江补水的多功能中型水库,是改善兴安工农业生产缺水少电的骨干工程。19728月动工,经两年全力奋战,大坝于1972年上半年合龙。1988年完成总干渠、南北干渠3条,长达64.3公里。1986年至1989年因资金紧缺而停工。19904月,五里峡工程经水电部、自治区水电厅批准续建,三年竣工,现已成为观光、垂钓休闲胜地。

成就之三:引凤筑巢开思路,湖光山色更迷人。位于城南两公里的灵湖公园,是嵌镶在灵渠边上的一颗绿宝石。为了开发灵湖,使之成为旅游胜地,19901212日,兴安县政府与台商达成协议,兴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这一现代化旅游景区的开发,给兴安旅游业和各项事业带来了繁荣与发展。

1995年,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又作出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8年来,改造路段13条,总长7046米,拆除旧房面积62209平方米,建新房面积169896平方米,扩宽道路及公共用地4980平方米,对2个市场进行了搬迁改造。集中开发了城南秦皇和城北朝阳两个新区;开辟了20条道路,绿化硬化道路1万多平方米,建设新房3万平方米。县城区域面积由1995年前的4.2平方公里扩宽到10.2平方公里。经过50年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已初具雏形。2002年兴安县荣获广西第四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洁“南珠杯”竞赛优秀奖,同时又获得自治区“优秀旅游县”、自治区“文明卫生城”等殊荣。兴安的各项事业正在奋进中崛起。

下篇  

一座再现灵渠灿烂文化的现代名城的诞生  

《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灵渠的传承与复兴  

   

200211月中下旬,兴安县四家班子同时换届。中共兴安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新县、文化名县”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得到了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积极响应。县委书记唐柳林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兴安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要把兴安重新包装,做成一个概念,向全中国、全世界推销出去。以加深以“文化名县”的认识和理解为主要内容的讨论,使人们逐渐明晰“文化”应该涵盖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兴安县的决策者们认真地审视着兴安: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区位经济优势等等,诸多优势决定了兴安在桂林旅游经济圈中的次中心位置;兴安县的决策者们跳出兴安看兴安: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各地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兴安的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兴安还没有形成足以让世人瞩目的魅力。

兴安的特色与魅力展现的突破口在哪里?人们把目标投向了悠悠流淌了两千多年的灵渠,投向了近几年城建规模发展较快的兴安县城。古灵渠是兴安的瑰宝。灵渠的独特位置决定了兴安的下一步发展,犯不起盲目建设、杂乱无章的错误。在这个问题上,稍有不慎,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兴安县委、县政府根据桂林市委、市政府关于“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的战略构想,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的要求,提出了“用文化引领经济建设,以城市建设劳动旅游发展,再现古灵渠灿烂文化,创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特色的崭新兴安”的工作思路,请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来到兴安,把对兴安城市发展未来前景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摆在专家们面前,请他们为兴安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是:兴安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兴安城区的城市风貌,如何体现对兴安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如何保护灵渠的相关水景并加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如何完善兴安的旅游体系并形成独特的兴安旅游文化,兴安的城市经营运作模式是什么。

按照当代城市发展理论的观点,兴安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城市风貌”。

史料和民间搜集的资料,为我们勾勒出兴安古城和灵渠水街的风情图。市井繁华,商贾云集,吊脚楼伸向灵渠,翘翘船在清悠悠的渠水里穿行,湖南会馆气宇轩昂,江西会馆好戏连台……好一幅桂北市井风情画。其特色兼容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说是苏州式的江南水乡,偏是露出几分南蛮之地的百越情调;说是岭南独有的民居群落,却又蕴含丝丝江南水乡韵味……

……未来兴安的城市风貌,就应该是这样的蓝本,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城市风格,也就是说,对灵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复兴。这样,就有了以灵渠为灵魂的兴安城市个性特征,就会使兴安从全国上千座小城市里脱颖而出,吸引世人的目光。

《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对兴安的再认识,是对兴安发展前景的再研讨。兴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参与了再认识与再研讨:召开文化名人座谈会及文化、旅游、城建、工业、农业等专题研讨会,组织乡镇领导和部分局领导考察周庄、乌镇,在南宁召开发展战略规划修改论证会等等……。从200211月兴安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四大战略目标,到《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问世,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灵渠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为主题的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建设的造势工作做得轰轰烈烈。

一个具有崭新面貌,并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兴安新城,呼之欲出。

   

高层建瓴  凝聚民心  

城建指挥部肩负重任在行动  

   

当新一轮城建的战略指导思想明确之后,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科学态度付诸实践?417日,县委书记唐柳林在中共兴安县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启动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唐柳林在报告中提出:“以‘撤县改市’的目标为重点,用文化引领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带动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古灵渠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的山水新城和文化名城’进程。”他说:“灵渠是两千多年前岭南文化与中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座璀灿的古文化宝库。多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建设山水新城和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未来的兴安,必须紧紧抓住桂林市建设‘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的机遇,发展自己,使兴安成为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相映,碧水蓝天的旅游休头胜地,成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他还对新一轮城建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尊重民意,顺乎民心,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突出文化品位、时代气息和现代城市风格,既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又能凸现时代特征的要求。

 424 ,新的城建指挥部正式成立,王荣创担任指挥长,冯远、黄光平、吴海峰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文史资料部、资金筹集部、项目管理部等,并紧锣密鼓地开展起工作。

 515 -16日,桂林市人民政府邀请来自区内外的专家荟萃兴安,由广西区建设厅副厅长、高级规划师戴舜松担任主任委员,21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兴安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研讨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桂林市与兴安县领导具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对战略规划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编制单位在对现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一系列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为支撑,以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编制的战略规划能更好地促进兴安社会经济繁荣,推动兴安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兰在《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之后,就兴安城市发展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袁副主任说,作为大桂林旅游圈中,“两个箩筐”之一的兴安,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色和优惠,不仅具有比阳朔更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还有灵渠、猫儿山、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这些在世界上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名山、名水、名景集于一身,完全可以把“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作为兴安发展这张牌,“没有文化的城市,就象没有香味的鲜花”。灵渠是兴安的无价之宝,是兴安发展的王牌,兴安的新一轮城建,要充分发掘灵渠的历史文化内涵。

县委书记唐柳林、县长粟定成在《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评审之际,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说,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灵渠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笔遗产愈久弥香、弥足珍贵。灵渠与长城同在一条起跑线上,长城成了中国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言吸引着无数游客,让长城脚下的人民富了起来,“诚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千古灵渠却流失了我们的未酬壮志和滚滚财富。《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建筑特色,既有规划理论支撑又切合兴安实际,对兴安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有理由建设一个繁荣的兴安、休闲的兴安、文化的兴安、魅力的兴安、生态的兴安,并尽快让她展现在世人面前。

 517 - 520 ,《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一百多幅图片在县城中心广场与全县人民见面。这几天里,从早到晚,观看者络绎不绝,对县委、政府的大手笔赞叹有加。城中城建设、水街建设等,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同。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县委书记唐柳林在深入群众、倾听呼声之后, 519 在万里桥上接受兴安报社、兴安电视台采访,公开承诺:新一轮城市改造和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不花老百姓一分钱。

   

繁荣  休闲  文化  魅力  生态  

未来的兴安更迷人  

   

《兴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灵渠的传承与复兴”为主题,明确“旅游带动,文化提升,特色强化”三大战略,采取问题导向、学科合作、多方互动的方法,通过对城市空间拓展、城市风貌塑造、整体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描绘出繁荣的兴安、休闲的兴安、文化的兴安、魅力的兴安、生态的兴安的美丽蓝图。

兴安的现代化都市风格,主要通过以桂林海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开发和银杏广场为行政中心区的再开发体现出来。现有的城标将在发行之后提升档次,以此为节点,直到乐满地休闲世界,3公里多长的志玲路将改建成高标准六车道的现代化大街。

兴安的迷人魅力,更集中体现在“城中城”的建设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为之撰文的“全义县北门”将再现世人面前,仿古的城门旁,刻上柳宗元写的《全义县复北门记》。游客从北门入城,首先将徜徘在一侧的明清风格建筑的桂北风俗一条街上,之后,观沧浪桥、登万里桥。有才思文采的游人,不妨尝试将那流传千百年的半副对联:“万里桥桥万里,桥上汤桥下水,汤汤水水往下流”给对出下联。

万里桥与现代化不夜城的连接是过街廊道,廊道设计其实可作表演之用,桂剧、彩调、马仔调、贺郎歌等兴安民间艺术形式在这里轮番上演。万里桥北头的北街里,恢复青石板路、灰粉墙、小青瓦、马头檐的桂北民居群落。

昔日商贾云集、贸易繁华的中水关直至粟家桥,将成为兴安城市的“黄金水道”。现在的灵渠南北路将建成“兴安水街”。吊脚楼紧傍灵渠,义福隆、裕庆隆、罗家酒坊、湖南会馆等老字号、古建筑再现灵渠岸畔。茶楼酒肆、笙歌弹唱。悦耳的丝竹声,从临渠铺面的竹帘后飘出来,泛舟灵渠,可蓬船沽酒,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

历史上名人如蒋介石、李宗仁、柳亚子、李济深、田汉、郭沫若、朱德、宋庆龄到过的地方,如系舟登岸处、喝酒品茗处等,一一重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渠南的大塔寺,宝塔高耸,香火袅袅;大塔寺旁的罗家酒坊,酒香四溢……

总之,游人进入“兴安水街”,将品味江南水乡风情,产生比周庄乌镇更具历史文化氛围,更加清丽飘逸的感觉;游人同时还将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体验“浆脚挥波易,蓬船买酒便”……在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境界中穿过粟家桥,去追寻带来岭南文化与中原文明融合的灵渠古韵,去感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去赞叹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游山玩水 看广西三“老” (2010-12-30 09:57)
千年古渠多灵气 今朝再展新风流 (2010-08-02 15:46)
游客体验古代米粉制作工艺兴趣高 (2010-07-23 10:11)
三将军墓 (2010-07-23 10:09)
夜月潭光景 (2010-07-23 10:08)
返回首页| 关于灵渠.水街 | 在线订票 | 联系我们| 留言板
CopyRight 2009-2010 桂林国悦灵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灵渠.com 灵渠.中国 灵渠.cn
地址:中国桂林兴安县双灵路 电话:0773-6215022 6216568 网站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