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五一劳动节小假期,为给在五一莅临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亲身体验兴安当地民风民俗,灵渠·水街景区专程为游客准备了《贺郎歌》以及传统打糍粑活动。
《兴安贺郎歌》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汉族婚姻风俗,又称花烛诗,在兴安是一种民间文化“特产”,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遍及城乡,简单诙谐的曲调一听难忘。
贺郎歌歌调文雅,无固定的歌词,唱者轮番领唱,众人相互帮腔,使整个婚宴荡漾着一种欢快、喜庆、祝福的情调。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在南陡码头旁,唱者们穿着传统的贺郎歌服饰,一展歌喉,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听到歌声的游客都不由得停下来仔细聆听,唱者们为客人献上兴安本地的米酒,喝一口,健康常有,喝两口,好运到你手。游客们听着歌,喝着酒,和自己的团友共同举杯,相互祝愿。
在南陡阁的后方,另一个兴安的传统风俗也在同时进行着——打糍粑。
糍粑也称年糕,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由于糯米的粘性较高,手工打糍粑很费力,所以景区特意邀请三名身强力壮的男士为我们示范。
两位女游客在一旁看着,跃跃欲试,在亲身参与后,发现打糍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她们深有体会的和同伴说,打糍粑看似简单,以为几槌下去就可以将糯米饭打碎,其实不然,此项活动不仅需要力气,还需要共事的同伴掌握好节奏,相互配合才能打出柔软细腻的糍粑,若一人配合不好,不但打不出糍粑,还会打到自己人。
吃着自己亲手打出来的糍粑,不仅嘴巴留着余香,心里也更加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图1:贺郎歌唱者
图2: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打糍粑乐趣